可以做 Everything 的萬事屋!專訪:屋主們-柏彥與珮瑜

撰文ー李宥親・攝影-17

主理人珮瑜與柏彥,萬事屋既是他們工作場所也是住的地方



這 裡 是 好 朋 友 的 家

你可能會覺得萬事屋與其說是一個藝術空間,它比較像是一個家,這兩者都沒錯,這裡既讓許多實驗性的活動在此實現,還是一群人心目中的家。

 


難以被定義的藝術空間

「一群人一起做Everything!」

與漫畫《銀魂》裡主角所經營的萬事屋不同,這裡並不接受各種疑難雜症的委託,卻是一個願意接受各種事情在這裡發生、也難以被定義的藝術空間。

座落於左營建業新村,不同於兩旁的典型眷村建築,這裡沒有寬敞的空間與漂亮的瓦片屋頂,卻擁有建業新村裡最高的三層樓建築,除了擁有絕美的頂樓風景,狹長型的空間裡卻擁有充滿手作感與生命力的創作,像是在傳達萬事屋的理念。


 

萬事屋門面,手作ㄎㄧㄤ感十足,與建業新村裡的鄰居風格截然不同。

頂樓

站在頂樓上可以鳥瞰眷村屋頂

 

我們沒付過房租
就是要想辦法過喜歡的生活

「你不會因為需要付租金而沒辦法去做什麼事情,
生存很有壓力,會直接影響到你做一件事情的意願。」

萬事屋由兩位主理人-柏彥和佩瑜與一群萬事屋好朋友們所共同經營。成立萬事屋的原因源自於當時在高雄唸書的珮瑜想要找到一個住的地方,當兵後持續在畫畫的柏彥想要一個創作與展覽的空間,剛好透過「以住代護」的方式進駐建業新村的話,不僅滿足了上述的需求,也滿足了不需要付房租的條件(當然前提還是要把老屋修好!)。


 

沒有特別裝潢,但每一角都擁有認真生活的痕跡。

牆上滿滿都是柏彥創作塗鴉

 

萬事屋好朋友
做一些看似無聊,但很有趣的事

成立初期除了希望可以作為北高雄的藝術基地與把人聚集在一起進行交流的 Share House 實體空間之外,並沒有其他詳細的規劃。整修期間甚至舉辦了一些活動像是「愛的大亂鬥」、「燃燒吧!文化景觀」,希望透過聳動的活動名稱將感興趣的人們吸引過來,即使實際的活動內容可能也只是聚在一起聊天或是做點什麼事情而已。不過有交流之後就會交集,透過一次次的活動,聚集了越來越多喜歡萬事屋理念的朋友們投入其中,他們也被稱作「萬事屋好朋友」。


 

在屋頂聊天的「愛的大亂鬥」 © 萬事屋臉書

燃燒吧!文化景觀 © 萬事屋臉書

 

對於某些人來說
這裡比在家還自在

「有一位業務朋友說過,他即便穿著西裝踏入這個空間也不會感到不自在,甚至比在家裡還要放鬆。」

萬事屋的好朋友們來自各個不同的領域,各自都擁有本業工作的人所組成,萬事屋提供了一個場域,可以讓自己與他人的日常進行交織。這裡可以是一個舉辦各式展覽、活動與講座的空間,也可以是讓人偶爾聚在裡頭看電影、喇賽或是一起吃飯,如同家一般可以與他人共享的空間,柏彥甚至還跟萬事屋的好朋友們一起組了樂團。雖然萬事屋都非常歡迎每個人都進來交流,有趣的是,卻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踏入,但對某些人而言卻是一個很放鬆的地方。



 

「鬆迺sunset 免費市集 x 桂卵葩 x 藥水講座 x 黃嬉皮 x 何員外私密放映」
© 萬事屋臉書

「鬆迺sunset 免費市集 x 桂卵葩 x 藥水講座 x 黃嬉皮 x 何員外私密放映」
© 萬事屋臉書

講座活動照 © 萬事屋臉書

講座活動照 © 萬事屋臉書

 

這裡匯聚了許多陌生人或是好夥伴,因此留下的物件也特別多,物件也成為了萬事屋裡很重要的另外一環,被留下來的物件可能會成為下次活動裡的某個素材,甚至為了讓過多的物件尋找到新的主人,舉辦了「我教你換 - 東西太多的交換市集」。

除此之外還有牆上的創作,也有可能配合活動進行重新粉刷或疊加,看似狹小且限制重重的空間,卻保有了極大的彈性,這裡接納了各式各樣的人與物件到這個空間進行使用,並提供硬體與軟體上的協助與不同的支援,都是希望能讓各種事情在這裡發生。


 

「我教你換 - 東西太多的交換市集」 © 萬事屋臉書

「第一屆宇宙hen混怒大遊行 ft. ♡愛的大亂鬥♡xFA‧DA‧CIA自由經濟示範區x好想吃印尼炒泡麵」 © 康桓瑄

 

更大的力量是
來自於自己手上所拿的東西

除了平常在萬事屋內所發生的各種事情之外,萬事屋也會號召人們嘗試走上街頭,透過標語、旗幟等物件傳遞理念給大眾,並聲援自己支持的政治立場。像是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所發起的游擊絹印活動「○萬事open絹○ 絹香港撐香港」,在高雄的幾個大景點、甚至前進充滿政治敏感的場域——好比如有許多中國遊客的蓮池潭、以及有著「深藍板塊」之稱的果貿市場,讓民眾進行免費絹印體驗,希望透過物件或者是標語的宣傳,讓大眾辨識。  

 

「第一屆宇宙hen混怒大遊行 ft. ♡愛的大亂鬥♡xFA‧DA‧CIA自由經濟示範區x好想吃印尼炒泡麵」 © 康桓瑄

「Open絹撐香港」 © 萬事屋臉書

「Open絹撐香港」 © 萬事屋臉書

 

不僅是絹印,物件的傳播也包含了貼紙。貼紙作為萬事屋的名片,簡單的設計卻包含了「萬事屋養的狗、萬事屋、柏彥畫的東西」這些精髓,在城市中某個角落貼上貼紙就像萬事屋的分社一樣,不僅可以作為佔領的依據,也是能夠讓大眾辨識的媒介,逐漸將「萬事屋」擴散出去。像是位於哈瑪星的「海珈啡」就有擁有了許多萬事屋的物品在裡頭,包含裝潢與器皿,儼然成為一個萬事屋分社。


 
 

關於明年就要到期的基地

「我們要掰掰了!」

身為建業新村第一期「以住代護」的居民,五年期的契約即將在2022年到期,萬事屋也確定不會繼續留在建業新村裡。

雖然未來在建業新村的實體空間會消失,但作為一個品牌 —— 或者是某些人心中的家,甚至被稱作帶給建業居民娛樂的「建業中山堂」,這個名字還是會繼續運作下去。期待萬事屋未來可以在下一座城市、另外一個新的空間成立「萬事屋的XX分部」,持續讓更多有趣的事情發生。

 

 

萬事屋

萬事屋做萬事(Everything)
一群人一起做萬事

開門時間:每旬1、6、8
下午 5:00 至 10:00
(或隨時招牌亮亮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