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X 共融:重返夢中的星星餐桌,看時代如何注射玻尿酸

城市一瞬:小缽洋食

 

還記得,上次真的走進「鹽埕第一公有零售市場」仔細逛逛,已是2013年的事,彼時採訪完新書裡的店家後,順路拐進來幫家人買了婁記的麵條,和肉攤阿姨要了塊三層,再裝了袋板豆腐,準備拿回家燒菜,整座市場空空冷冷的,完全看不到傳統市場該有的擠簇與熱絡,過程中和擺攤長輩們胡亂閒聊一陣,你會發現,他們很容易就快要越過界線,和一個陌生人掏心掏肺怎麼想都危險,空間與人,都飄著淡淡Sabishi的氣味。

我這個高雄人都這樣了,遊客就更不用說,他們在大溝頂周邊巷弄四方竄流,對這路徑上必經的老市場,卻總是視而不見,老這件事,本該是個優雅的進程,但裡頭那陳與香,如果沒有一個貼近當代的語言來述說或交換,好酒不會沉甕底,只會溢滿地,最後蒸發於無形。


青銀共創的社會實驗

「社區營造」和「地方創生」都是近年被火熱討論的字詞,但這篇沒有要討論甚麼硬梆梆的道理,只想談談人,因為人才是讓旅行體驗能深化的關鍵。「在地人逛菜市場」,某個面向,也是旅行,而當年輕人外流,當區域老化,「青銀共創」的想法或許會是對「老」這件事的好藥方。藉由創造世代間經驗與創意的雙向流動,讓長輩能接觸新事物,也提供晚輩挑戰與實驗的動機,概念都必須經過實際執行方才知道藥效,或者更貼近的說,才能看到組合間的碰撞是否真有chemistry,有火花,能持續外溢,創生才會進入真正的循環,在2019年底,我報名了鹽埕第一公有零售市場裡、半年期間限定出現的「小鉢洋食」料理體驗後,隱約有了這預感,而這是由「叁捌地方生活」所推動的「青銀共市」埕市再生計劃。


小鉢的Pop-up快閃

如今已消失的小鉢洋食,是這概念性計劃中極成功的範例,堂堂走過2019年的夏秋冬三季,初登場即獲得超高網路聲量,被大量關注,討論度有如從老菜市裡發射的火箭,然後很快的,就掀起了一位難求的報名熱潮,市場也跟著被賦予了新樣貌。我是在最後一季才驚險訂到位子,主廚Marc能使用的空間僅僅三坪大,和肉攤阿姨,和其他攤販都一樣,硬體條件極度受限,每場只能接待8位客人,如此「克難」的情況下,每個人都還是能享用到七道遊走在台法間的跨界料理,他是如何辦到的?


誠心交換,是共融(榮)的開始。

我很欣賞他後來自陳的一段話:「在這裡我沒有任何的包袱,不用去呈現我過去工作的光環或是所謂的自我優越感,我就是我,我想拋開一切做我想做的菜給想吃的人,不論是在什麼環境,這個市場不也是和我一樣嗎?」他的共感,他的設身處地,讓時空和世代得以能夠真正產生交換。交換是共融(榮)的開始,前提是需要雙方都有些東西得放下,需要穩固的互信基礎。Marc曾在雪梨、墨爾本、台北等國際大城的頂尖餐廳工作過,他在墨爾本待過的Vue De Monde,我在2010年旅居澳洲時曾經吃過,當年攢下工作的辛苦錢,跑去好好吃了一頓,那裡算是我接觸Fine dining的起點,裡頭料理呈現之精細,就像是一件件藝術品,不難想像待在後面的廚房裡會有多高壓,而回頭要再把這廚藝鍛造迎來的光環放下,不容易。


調度風土

每季菜單他都在台灣經典菜餚裡找靈感,也盡可能地擷取鹽埕在地、以及市場內長輩們販賣的食材來創作,加上太太Mia是高雄人,為愛南漂,如今想來,在小鉢吃到的每道料理,除了有向Fine dining致敬的野心外,注入更多的,我感覺是Marc對家鄉風土、常民文化以及另一半最深沉的愛,而愛會讓人勇往直前。三季小鉢的菜色不斷在進化,冬季菜單吃完,給人有種就像吃到美好熟成後的牛肉,那般的豐郁而適切。而拿台灣當令在地風土食材入西餐這件事(和中菜台菜西吃完全是不同概念),其實很早就開始陸續有廚師在做,百家百味裡,門派與路數各異,但對我來說,不管怎麼變化,最重要還是,最後呈現出的味道必須平衡,哪些味道要突顯,哪些可視作隱味,用以串連,都需要巧思,而這部份,Marc當時的確做了很棒的調度。


讓食材取代料理成為主角

客人吃到的七道菜,全都沒有菜名,菜單只列上每道使用到的主要食材,雖然上菜時依然遵循主菜壓後的邏輯,但七道吃下來,每樣料理的強弱度相當,且都有亮點。烘到香脆的腐皮,噴上天使紅蝦蝦殼煉出的蝦油後,竟有了吃著蝦味先般的兒趣;從南部黑白切中擷取的靈感,最後卻運用了傳統法式豬頭凍做法來變形;另外Marc說,他對高雄人很愛吃煎虱目魚肚這件事印象深刻,於是用了類似日式一夜干的方法將虱目魚肉轉化玩出新風味;他曾師承澳洲版Masterchef的希臘裔主廚George Calombaris門下工作,因而開始大量接觸直火料理,於是來自南投武界的馥桂雞經他巧手,瞬間就沾染了澳洲人熱愛的BBQ文化;台灣人愛吃的薏仁,他拿來取代香米做成驚豔的義式燉飯;宜蘭櫻桃鴨過了個海,就成了法國南方經典鄉村菜「油封鴨」,但配菜裡卻又有很台味的花雕酒,瞬間讓人搞不清楚身在何方;最後高潮收尾在用高雄Q黏的139號米,做成的冷吃版英式米布丁……太多細節了,實在是說不完,還有像是剝皮辣椒、金桔、蕗蕎、龍鬚海草、粉蔥、台東原生土肉桂籽、芥藍苗、玉米苗、山茼蒿、蜜金棗、山蘿蔔葉等台灣美妙的食材,也悉數全被他玩進了料理之中,盤子裡左嵌右藏的,你必須要很認真很認真地吃,因為稍一閃神,可能就會錯過某個美妙的瞬間。

(■小鉢洋食_冬季菜單_料理解構全記錄,請看「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粉絲頁)

小缽洋食主廚Marc與婁記饅頭的婁伯合影

小缽洋食主廚Marc與婁記饅頭的婁伯合影


為城市許願

用餐過程,市場裡老字號婁記饅頭的婁伯準備下班,經過時就站在料理檯外側,邊看著Marc表演邊打哈哈,那畫面,很美,很迷人,於是我幫他們拍下一張合照,秋季菜單時,小鉢曾把婁伯自豪的饅頭巧妙融進菜單中。會後聽Marc分享,半年來常常備料到深夜睡眠不足不說,還曾經半夜衝去找師傅推拿,放血、拔罐樣樣來,清早依然出門去買菜,但當你和他聊到做菜時,他的眼睛是閃閃發光的,而且是強光。高雄目前並沒有米其林星星指南,但小鉢儼然已是那顆從城市瞬間劃過,熱烈燃燒的流星。

在我的書《雄好呷》中,寫到鹽埕時曾有這麼一段:「在這裡,你找得到一座城市繁華前最初始的樸直原型,繁華正盛的風起雲湧,還有衰落後洗滌出的絲絲潛沉人情。」叁捌地方生活的埕市再生3.0版本,目前正在催生中,未來市場裡會有甚麼新風貌讓人期待,或許我們現在可以說,風華其實從未褪去,時代從未被劃分和切斷,只是定期需要注射一點玻尿酸

(■2020年,Marc和Mia將有全新餐飲計劃會進行,最新動向請關注他們IG帳號:@803marketmarky


郭銘哲|Roger Kuo
高雄人,現職作家、自由文字攝影工作者,已出版五本著作,曾造訪22國,喜歡在城市間進行觀察與散遊。代表作包含《雄好呷》、《大澳》等書。
-
Facebook|西島撕落:旅行郭銘哲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 
Instagram| @1982ro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