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葉粗食

撰文ー謝欣珈・攝影ー王倚祈

木葉粗食

讓我們重新思考「吃」這件事

不同於渡船頭的喧鬧,鼓南街顯得靜謐不少。
下午時分,陽光正炙,照著門口一片翠綠盎然,如一片涼風吸引人推門進入綠洲。

2018年11月遷址後重新開張的「木葉粗食」,原本是一棟70年的老屋,與先前在文化中心簡潔俐落的空間不同,色調柔和溫暖,氛圍輕鬆閒適,鐘錶時間似乎不管用了,只有自然在其中輕輕流淌。「是我們好幸運地找到這個地方,是這個地方讓我們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負責人Lilyth說著。

老屋的美,讓他們花了半年以上的時間細細裝修,首要考量是不增加對地球的負擔,因此除了之前店面的桌椅,其他家具都是撿來、找來的二手貨;牆上塗的是自然建築採用的德國灰泥塗料,吧檯更是和伙伴一起捲起袖子,一抹一抹地砌起來的。「我們去工地抓一把土測試,確定是黏土就跟工地要。」和上砂、稻稈,就成為百分百可分解材質,許久後的未來還能塵歸塵、土歸土,還地球原本的樣子。

IMG_1341拷貝-2.jpg
IMG_1353拷貝.jpg

「讓我們重新思考『吃』這件事」
店的最深處有一塊黑板,清楚地列出店內使用的所有食材,連調味料都一清二楚。純植物飲食、友善食材、裸食甜點,門上的玻璃貼著的,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魔術。印象中的素食料理都是以「素料」代「肉」,但在木葉,植物是真正的主角。

為了要讓主角在舞台上有最好的發揮,Lilyth和伙伴下了很大的心力。像「紅醬手撕菇堡」,做麵包要從養酵母開始,來自埔里豐年農場新鮮有機的杏鮑菇得先烤過讓水分收乾手撕塑形,亞麻仁子做成有果凍感的黏著才能帶出口感。為了使純植物飲食的美味能仔細地傳達到客人的味蕾,他們總要花上大把時間選料、備料─以「人證」的方式找尋理念與物產都能合拍的農友;務求讓食材無違和地融入食用者的身心,他們幾乎沒有休息時間,甚至為了理解、體會生產者的用心努力,還曾在屏東親自下田嘗試種植。

IMG_1329拷貝-2.jpg

對於吃素十三年的Lilyth來說,美味是什麼?她思索了一下:「吃得舒服。」舒服不僅是用餐當下,還有在牠們成為食物之前與之後的樣子。「我一開始吃素是為了動物權,因為我覺得現在的食物工廠式的生產方式太殘忍。為了得到便宜的肉,把動物關在小房間裡,而這些東西的營養價值很低,但我們要付出的代價很高,而且牠們的糞便流到河裡海裡又到我們的肚子裡,還造成海洋的優養化,讓生物難以存活。」對添加物過敏的Lilyth,一開始只是在職涯轉換時想開一間自己能吃的店,等到空間真的誕生了,才又思考將這個空間做為一個理念推廣的平台。

一路上跌跌撞撞,卻也越加往實踐的路上走去。重新開店的籌備期間,他們去台東上了樸門 permaculture,沉澱之前開店時懵懵懂懂累積的,對於自然、永續、環保、純植物飲食等想法,在重新開張的店裡,輪廓清晰的呈現。

IMG_1420拷貝-2.jpg

開店的歷程使Lilyth也必須在理想與現實間拿捏妥協。她認真的煩惱也認真的回饋,「我建議剛開店一定要學財務規劃」,理念的連結推廣發散,讓耗竭地球資源的資本主義、消費主義結構能被撼動,前提是自己要先能在商業世界存活下來。一方面高比例使用有機食材,但以實惠的價格吸引客人入門純植物飲食;一方面又必須維持店面的永續經營,其中的兩難讓Lilyth略顯疲態。不過,她可能沒發現,當她開始談起所把握的理念,眼底點亮的熱情有多麼精神、多麼動人。快來吃吧,「以咖啡廳來講,我們真的超有誠意的!」

IMG_1601拷貝.jpg
 
  • 名稱:木葉粗食

  • 地點:高雄市鼓山區鼓南街30號

  • 粉絲團:木葉粗食 Mottainai Plant-Based Whole Food Café

  • 營業時間:

    星期一 11:00–18:00

    星期二 11:00–18:00

    星期三 休息

    星期四 11:00–18:00

    星期五 11:00–18:00

    星期六 09:00–17:00

    星期日 09:00–17:00


高雄品牌|綠色友善餐廳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以「安全食材」、「衛生安全」、「環境保護」、「能源節省」、「綠色行動」以及「永續經營」等6大指標,推動足以成為高雄品牌的「綠色友善餐廳」,有著濃厚「高雄味」的在地農產與大港的海派,不僅吃得放心健康,還能為保護環境進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