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獼猴交友手冊

編輯-17・插圖ー91

 


高雄依山傍海,更是臺灣最容易巧遇獼猴的城市,獼猴幾乎已經與我們成為鄰居。

臺灣獼猴2019年正式移除保育類動物,且主流媒體目前多將獼猴塑造成一個「擾民」甚至「恐怖」的形象。臺灣獼猴吱吱黨發起人林美美說:「在臺灣島上,人類以外唯一的靈長類動物就是臺灣獼猴,卻也是最遭排斥、最不討喜的動物。」難道,這就是我們對待牠們的方式?

今年,讓我們開始學習與臺灣獼猴當好朋友吧!


 

臺灣與獼猴關係演進

 
 
 
 
 
05.png
 
 
 
 
 

日治時期

臺灣人將捕捉到的獼猴賣給日本人,獼猴主要是運至日本公園進行展演。

 

民國時期

蔣經國時代,鼓勵人民去抓獼猴,那個時候幾乎都是抓去做實驗。

 

七零年代

1972年,臺灣正式頒佈全面禁獵並禁止野生動物的出口,並將臺灣獼猴列入「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八零年代

1989年,《野生動物保育法》正式公布,將臺灣獼猴列入「保育類」動物的名錄,這被視為一種降級。

 

九零年代

面對獼猴的農業損害、民眾遭受搶食等問題,因資訊時代,使得獼猴負面資訊被大量放送。尤其在高雄地區,臺灣獼猴成了「可怕」的動物。

 

2019年

元月十日,臺灣獼猴正式被移除「保育類」成為「一般類」動物,以「臺灣獼猴族群數量已達30萬隻」「獼猴數量穩定成長」為由,但相關民間單位對此數據提出質疑。

資料來源:《結構下的行動—高雄柴山果農面對人猴關係轉變之調適與抵抗》

 
 

跟著猴子趣爬山

文字-林美美

大家很熟悉的順口溜講星期一猴子穿新衣、星期二猴子肚子餓,星期三猴子去爬山,在大自然中野生動植物就是我們的老師,於是我們就用了這個概念將「跟著猴子趣爬山」作為活動名稱。


其實我們正在籌組的協會名稱是「台灣獼猴共存計畫推廣協會」,為什麼要「共存」? 過去人們總是認為保育野生動物、保護環境就要犧牲人、犧牲經濟,我們認為,唯有找出野生動物與人類可以共存的模式,才可能顯示出保護生態的價值。

以往獼猴負面新聞多,希望透過不定期舉辦的「跟著猴子趣爬山」導覽活動創造當地經濟效益,更鼓勵鄰近居民也加入導覽解說員培訓的行列,讓居民感受到猴子不僅是帶來禍害,也可以為社區帶來生機與觀光亮點。